不远的明月村与远远的阳光房,回到乡下是再次远行
在大城市,我们活在自己的小团体里,对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。小镇或是村庄人口稀少,没有这些小团体。因此,你必然可以看到整个世界。
——威廉·巴特勒·叶芝
“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”
不是所有从乡下走出来的人,都会对乡下抱有眷念与期待,宁远却称得上热爱,直至想方设法又回到乡下。
出生在大凉山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庄,宁远成年后才走出山里,来到成都念大学,接着进电视台、当主播、拿到中国主持人的最高荣誉“金话筒奖”,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……却在某一天突然辞去公职,开起“裁缝店”,还写了一本《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》,仿佛是开店的宣言书。再后来,她和小伙伴们在成都附近找到一个跟故乡一样小的乡村,把“裁缝店”也搬了来。
她越来越感受到,“乡野生活”早已在身体里注入基因,又像一根风筝线牵引着,让自己受用一生。
┇明月村
尽管早已看不出农村孩子的影子,尽管早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“女神”,但宁远一谈到乡下,似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。她在《乡野学校》一文中回忆小时候:
“村头和村尾各有一棵大榕树,大到树中间空了,小孩子可以钻进去躲猫猫。村中间还有一颗更大的榕树,需要十几个人合抱。傍晚的时候,土地还散发着太阳照射过的余温,羊群归圈,鸭子在水池边扑腾,水牛的尾巴有一搭没一搭地驱赶小虫子,村子里的人们就都聚到那颗最大的榕树下聊天,猫啊狗啊小孩子啊就在大人中间穿去穿来。”
┇宁远在明月村
如今,宁远搬去的这个“在他乡种下的故乡”叫“明月村”,她开的“裁缝店”叫“远远的阳光房”,一个原创女装品牌。
我的故乡,在乡下
宁远视为故乡的两个村子分别在米易县和蒲江县,这是两种很不一样的风土地貌,一种是高山大川的壮美苍茫,一种是平原林盘的秀美温润,“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人与自然和土地的关系,就是故乡的感觉。”
蒲江县是从成都“进藏入滇”的咽喉要道,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,这里的明月村是一处传统的农耕村落,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,位于318国道旁,没有特别深厚文化底蕴,只有七千亩的生态雷竹、两千亩的茶园,还有一些散落的传统作物包括水稻、油菜等等。甚至,在2009年时它还是成都市的贫困村,在2014年之前从来没有游客到访。
然而在过去两年,明月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蜕变。
年纪轻轻的“村长”,从城里来的几十户新村民,联合在地的两千位老村民,他们在这里搞起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,眼看着就把一个普通村子改造成了世人眼中的“理想村”、“乌托邦”。
名气大了,参观团和游客多了,各种“帽子”也来了,但在宁远看来,在明月村的生活并不是逃避,不是隐居,也不是世外桃源,而是生活本来的样子。
之所以备受关注,或许说明很多人的生活,正在逐渐失去它本来的样子。
至于明月村究竟有怎样的生活,恐怕只有在明月村待过的人才能体会。
有人说明月村既不是农村也不是城市,既不是封闭的乡下也不是开放的景区,那些来到明月村的人,究竟是在经历和追寻什么呢?
“村长”陈奇算是新老村民的“连接者”,她有更为清晰的大局观:“明月村最大的理想是安居、乐业、家园,自然环境生态友好、产业可持续发展、人文关系舒展、村民友善喜悦、与外界友好连接的理想村落。在这里能收获一种被拥抱的感觉,而这种拥抱、抚慰、欢迎不仅仅是来自这里的人,更来自于这片洁净的土地,这里的自然万物。”
她还认为日本的东川町是“更理想程度的明月村”。那里有深耕细作的生态农业、散落林间的文创工作室、在地创作生活的艺术家,以及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系统。
很多从未有过的事物在明月村生根发芽。这里已是一个以陶艺为主的手工创意聚落。目前已有41个新村民文创项目,村民自主创业的项目也有30多个。
┇阳光房和它的朋友们
收纳阳光的房子
远远的阳光房已是明月村的“明星”,但在改造前,那栋房子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川西农舍,“四排三间两头转”的型制,泥砖墙体,青瓦屋面,被竹林、松树、茶园和菜地环绕。
关于乡下农舍的改造或新建,有李道德(毕业于伦敦AA建筑联盟学院)在牛背山志愿者之家挑起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屋顶流线,也有叶凯欣(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)在莫干山裸心谷堆叠的现代简约的方盒子,相比之下,明月村远远的阳光房的改造则显出质朴无华,更重视在地营造的高效低成本。
设计师的方案尤其“重建了阳光与房子的关系”,通过玻璃窗、屋顶大片的亮瓦和老虎窗使整个房间更容易收纳阳光。
┇改造之前
┇宁远手绘的设想图
┇改造之中
┇老虎窗
┇改造之后
中间的三间正房打通成一间作为展厅,承重的墙体换成四根柱子,达到空间的最大化。地面铺上木地板,通过与地面之间的架空结构,实现通风防潮。
屋顶原来的瓦片容易漏雨,全部更换以胶水粘合的方式,增加了瓦片的密度,达到防漏的效果。屋子周围则种植用于草木染的植物。
┇阳光房旁边的木质平台
占地不到1亩的阳光房,在不远的将来会迎来一个“姐妹”。宁远和团队在明月村通过招拍挂拿下的一块占地13亩多的商业用地,背靠松林,三面茶山环绕。
这里将会成为“远家”,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,将是一处承载品牌文化和价值的梦想之地,一个以女性成长、亲子、手工为主题的社区,会做更多课程、有机蔬菜园、沙地、花园、书店、茶室……还可以做小型演出、画展、分享会等等。
从“远远的阳光房”到“远家”,宁远正在诠释着“宁静”者何以“致远”。
┇阳光房展厅,屋顶有大面积亮瓦
草木染,打开时的意外
宁远在明月村建了一个手工草木染布的教室,她认为更准确的说法,这是一间与自然有关的学校,学习草木染只是其中一个功课,更重要的是以此开始学会走进最为真实的生活。
“草木染”是一种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。人类在使用矿物颜料时,也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、茎、叶、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用以提取染液,这种工艺已有数千年历史,到周代已有相当规模。
历史上主要的植物染料有:红色类的茜草、红花、苏枋,黄色类的荩草、栀子、姜金和槐米,绿色类的冻绿(亦称中国绿),蓝色类的蓝草(靛蓝),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……很多颜色诗意的名字正是源于这些植物。
┇正在体验草木染
┇远远的阳光房出品的女装
草木染的特别之处,可能正是那种不确定性。植物染料在纺织品的肌理中蔓延开来,没有打开那块布之前无法确定究竟会染出怎样的图案。
就像人生一样,有的是我们能掌控的,有的则无法掌控,而那些意外正是生活的精彩之处。
┇宁远听读会成都站
┇阳光房的家人们,有宁远的表妹、弟弟、弟媳……
┇阳光房全体团队,有不少米易县老乡和明月村老村民
小时候,宁远和六七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常玩过家家,她总是开裁缝店和小卖部的那个,没想到不仅真的开起了裁缝店,而且还正是跟这群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一起。宁远常开玩笑说,阳光房就像一个“家族企业”。
阳光房“家族”远不止这些,几个月前宁远新书《有本事文艺一辈子》出来时,有过一场听读会,从成都出发,再到多个城市巡回。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“远房亲戚”在现场和宁远一起听着、读着、文艺着,把时间在美好的事物上浪费着。
┇宁远和两个女儿
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很笃定地来到明月村,像是“回家”了,但或许真正的回家已不复存在,这不过是又一次的“远行”。
不同的是,这次远行的目的地,不会再次沦为钢筋水泥下归宿感渐无的他乡了,也足以成为孩子们身后那个一样丰盛和更为坚实的故乡。
乡野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,一个完整的人生,首先要学会和自然相处。其实,面对自然,我们都不过是孩子。
-END-
📂
延伸阅读
“成都还有哪些有趣的村子?”
“去宁远的老家可以住哪里?”
三圣乡的几个村子
〰️
⚲ 成都
龙泉的魔法学院
〰️
⚲ 峨眉
大凉山邛海边住下
〰️
⚲ 西昌
.
.
.
空间志073档案
拍摄
发布
空间类型
空间面积
空间设计
空间位置
2016-2017
171022
工作坊
360平米(占地约500平米)
梁冰
成都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
创作团队
策划
撰稿
摄影
栏目
牧之
牧之
一筑一事、一见、远远的阳光房
空间志 /人物圈/筑事研究院/小蓝书百科/筑事会/言筑
凡一筑一事刊载的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 已经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如违反上述声明,一筑一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